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2022-09-19 14:09:41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GJ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悲痛 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呼吁 要和平不要战争

  【教案点评】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集体交流时,教师延缓评价,鼓励各小组亮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由表述、互相补充、更正,教师相机引导。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通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图片、网上查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积累来谈理解、讲感受。教师提供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及对无辜人民的伤害。

第八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

  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

  ⑵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指名读,评议,练读。

  ⑶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⑷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⑴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

  ⑵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第八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6

  一、板书课题,回顾内容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了文章的哪些内容呢?

  3、引导学生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雷利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二、细读课文,体会悲情

  1、学生自由读全文,想一想雷利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了这样的呼声的?

  2、默读正文的1~4自然段,画出感动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旁边。

  3、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

  ⑴ 当学生读到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教师要做如下的导学:

  ①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蓝盔这个词语,它是和平的标志,送孩子蓝盔,表达了爸爸对和平的向往。

  ② 两年多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雷利都在思念着爸爸,思念着和爸爸在一起每一个时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想雷利都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学生想象说话)

  ③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这个句子。

  ⑶ 当学生读到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师做如下的引导:

  ①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如约的含义。

  ② 想象一下,我和妈妈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

  ⑶ 当学生读到──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师做如下引导:

  ① 你们觉得爸爸的这一声声和平是在向谁呼唤呢? ② 引导学生读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4、生再自由读课文的1~4自然段,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爸爸让人多么悲痛。

  5、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把心放进文本,再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出内心的悲痛之情。这里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评价读等方式。

  三、信息链接,呼吁和平

  1、爸爸为和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我们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回望今天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读5、6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2、当学生汇报到: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文中学习伙伴的话。鼓励学生联系现实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当学生汇报到: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迷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时,教师要扩展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对和平的渴望。如果学生在汇报时联系了下文,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这句话。并进行语言训练,试着让学生用为了为了为了说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0919/3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