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为了年迈的父母不再辛劳,为了年幼的儿女能让上更好的学校,他独自一人,背上行囊,远赴他乡。几年来,多少次对月独酌,始终未寻到记忆中那份清欢。
新春之际,他终于回到故乡。饭时,亲人们围坐一桌,一壶满的酒,几个酒杯放在桌子中央。他坐下来,脸上溢出了久违的欢喜。亲人们在斟酒。所有人杯中,酒已半满于杯中。亲人们相互叙旧,相互道情。沉积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情,压抑已久,此刻喷涌。
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容满溢,握起酒杯,与身旁的亲人一碰杯,随着一声干,酒已满溢口腔,这就是那阵期盼已久的清欢的味道啊我看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是归乡的这杯酒吧屋外鞭炮一响,红色的碎屑飞舞漫空;他的口中还有丝丝酒气,望着门外的孩子们玩着闹着,点燃一个个小鞭炮;等到夜晚吃完饭后,他把那壶酒收了起来,窗外烟花一阵阵冲天飞去,绽放在月光之下。终在春节团聚之中,消磨掉了他的那份思乡。
正月初七将过,他的假期也要结束。父母替他收拾好的行囊,就放在一旁。那两个鼓鼓的旅行袋装的全是他们自己做的腊肉、腊肠、酱菜等。他坐在桌旁,父亲给他斟上一小杯酒,等会就要走了,把这杯为你饯行的酒喝下。他举起杯,脑中漾起王维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不禁愁上心头,一仰头,杯中酒已尽。
人间有至味,叫做清欢。酌一杯酒,寄一份情。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5鸡鸣唤醒了黎明,晨风送来秋凉。
茅屋外的石级上,静坐着一位年过半百的采菊归来的老者。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岁月粗拙地在他的脸上留下道道痕迹。他在沉思,若有所思的眼神中透出洞察生命的深邃。
时间一点一点地在流逝。
他依旧坐在台阶上,望着对面的山,无言的青山谦卑地静立着,始终静默着。
去?留?犹豫不决。
自从归来后,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屋里,已是揭不开锅,米缸里已然底朝天,家徒四壁,萧然冷寂。复出入仕,荣华富贵他本是不屑,但使老妻弱子衣食无忧,却要违背他的意愿生活,趋炎附势,逢迎拍马,察言观色,囚禁思想。
回首来时路。二十九岁,胸怀济世之志,步入尘网接济天下,但黑夜茫茫,求索十三载,仍不能改变现状。却要摧眉折腰,束带迎接乡里小儿。他性本刚直,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相向?
于是,将小小的乌纱帽,换成大大的布衣衫。归去来兮,将芜的田园迎接着他的回归。久在樊笼里的他,复得返自然。抬头看见鸟儿剪开双翼,驮着夕阳的余晖,结伴向山中飞去,它们没有彷徨,没有迷茫,也没有离群的悲伤,其中自有不能用言语表达的真意。
老者的眼中闪过思索过后的沉静和坚决。
与其浊福,毋宁清贫。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明天,他仍将驾着思想的小舟,去找夹岸的桃花,去寻不知仙缘何处的桃花源。
明天,他将继续写他钟情的《归园田居》,写袅袅依依的墟里烟,写轻轻浅浅的山涧水,写鸡鸣犬吠的热闹与静寂。
明天,他仍是陇亩民,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他淡雅宁静,他不拘小节;他优哉游哉,他飘然若仙;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抱拙守真,他笑看浮华。他的气节,他的风骨宛若飒飒秋风中摇曳的一株野菊花,幽香弥漫,穿过重重岁月,缭绕在你我的鼻息间。
他就是永远的靖节先生--陶渊明。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6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苏轼游了南山,在茶香四溢,品清茶时发出的感叹。
我是十分认同的,在我小时,背着书包,迎着阳光走向学校。夕阳斜照,又乘着清风奔回家去。闻着饭香,伴着笑语进入梦乡,即使只是同样的事,但是平淡滋味也是令人欣喜。我一向认为平淡就像是风平浪静的大海,波光粼粼。而那些困难则是阵阵狂风,掀起的巨浪不是我所能抵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的烦恼也随之增多,生活的波折越加使我寸步难行。
我进入初中,学业也越来越重。比起从前的轻松,单单只是精神上的压力,也是让我喘不过气来。清晨,世界是寂静的,鸟儿晨起时的叫唤声伴着急促的脚步声,我踏入了校门。黄昏,在多情的夕阳的注视下,慢慢回到家。
每当深夜,夜空被涂上黑色,星星也困了,躲在云朵中进入了梦乡。一盏灯,散发着光。我曾疑惑过,坚持是为了什么,我曾经彷徨过,我是否有能力继续走下去。我曾恐慌过,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眼皮老是不受控地想合上,眼睛也愈发酸涩。比起从前的恣意。我感受到,品尝到咸与苦。我苦,苦前路未来渺茫;我苦,苦当下踌躇不前;我苦,苦旧时所尝的清欢。可当我收到一个个硕果,一声声鼓励,我总是充满了动力。苦又何妨?定要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是,平淡过于无味,咸苦过于反胃。这可是生活,咸也好,淡也好,生活是位厨艺糟糕的厨师,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是咸,可能是淡。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只好学会接受。
更何况,人不可能只做一件事,生活不可能只有一个味。像陶渊明,被贬后,照样能写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打趣。他一生尝尽生活滋味,却仍是宽容接纳,甘之如饴地劳作。
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无尝皆白来。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篇7老电影《青木瓜之味》中有一句:日常琐碎翻江倒海,我喜欢山明水净的快乐,比如抬眼看一双蝴蝶飞过,低头又看见一只小蚂蚁迷恋糯米的香甜。
遥遥那将近一千年前的《浣溪纱细雨斜风作晓寒》,就早已点明:人间真正的味道是清淡的欢愉;我想,这大概就是尝遍人间百味后的顿悟了吧。
十步红尘,一苇渡梦。曾醉心于一则动人的传说。佛陀弟子阿难出家前,于道上邂逅一韶华女子,爱慕难舍。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这女子?阿难回答: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此女子从桥上经过。这段漫不经心的告白,将一份不动声色却声势浩大的深情轻轻揭开,露出风情月白的柔和光芒。这样铺身为桥只等心仪之人踏足的深情,胜过世间万千蒲苇磐石的虚幻誓言。可惜,阿难还未来得及品一品人间真味,便超脱红尘。
《人间有味是清欢》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1003/32923.html
已有99+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