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
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
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
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6.成像:
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幻灯机
⑵成虚像:
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
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lt;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gt;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ugt;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17.力方向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G=mg=rho;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f=F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F合=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浮力(F浮):竖直向上F浮=G排=rho;液gv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
2)、八月遍地桂花香。
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
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
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
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19.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②增大压力;
③用滑动代替滚动。
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
(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
(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
(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
(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
(6)鞋底有花纹
(7)捆重物用麻绳
(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
(9)拿起重物要用力
(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使接触面更光滑。
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
(2)给机器上润滑油
(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
(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5)滑冰用冰刀,
(6)把拉东西改成滚东西。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
(1)利用惯性:
A、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B、将锤柄在石头上碰几下,锤头就套紧在锤柄上了;
C、将盆里的水泼出去;
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E、子弹离开枪口后还能飞行一段距离;
F、甩掉手上的水;
G、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
H、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
I、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
J、摩托车飞跃障碍物;
K、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
K、弯弓射箭;
L、投掷、跳跃运动场地设有较长的跑道。
(2)防止惯性:
A、坐在汽车前面的坐位上要系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
B、汽车限速行驶;
C、汽车后常写有保持车距字样;
D、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
E、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F、公路设立限速标志;
G、百米跑道在终端线后还要延伸一段;
物理知识的应用
1.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
2.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
3.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水平器。
5.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
6.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U形管判断水平面。
7.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
8.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
9: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孔明灯,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
10.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1005/33077.html
已有99+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