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

2022-08-14 11:45:27 
立夏传统食物表
1
2 立夏茶
3 立夏羹
4 蚕豆
5 脚骨笋
6 七家粥
7 立夏饭
8
9 乌米饭
10 黑米饭糕
11 三鲜
12 豆制品

立夏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立夏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立夏茶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蚕豆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并不是菜市场现在在卖的所有笋都能用来做脚骨笋的,最好是野山笋或者乌笋。吃脚骨笋的重点在于形状,煮之前将笋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七家粥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立夏饭

旧时立夏节,宁波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饭,称之为立夏饭。现在宁波城乡部分家庭依旧保留这种古风,只是立夏饭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种食物:蚕豆、大豆、竹笋、芥菜,外加酱肉或咸肉,叫五样米饭。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乌米饭

乌米饭取乌饭叶子(又名精青叶)挤汁浸糯米蒸饭而成。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黑米饭糕

黑米饭糕也是宁波传统的立夏点心之一,是将乌树叶捣烂泡水后,用乌树叶汁泡糯米使其染色变黑,再将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后手工压制成糯米糕,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乌树叶香味。

三鲜

立夏尝三鲜又称为立夏吃三鲜或立夏见三新。三鲜一般又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有樱桃、枇杷、杏子(一说是青梅、杏子、樱桃)。水三鲜即海螺、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

豆制品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立夏的传统习俗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3、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节》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0814/2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