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52、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5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5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5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56、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57、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58、忆秦娥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59、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6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61、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6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63、水调歌头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64、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65、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66、水调歌头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链丹成。
67、不念旧恶,此清者之量。
68、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69、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70、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71、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7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7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74、好事近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75、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76、浣溪沙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77、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78、南乡子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79、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80、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8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2、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83、鹧鸪天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84、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8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8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8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8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8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那里方是长进。
9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1、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9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93、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守: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94、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95、朋友,以义合者。
96、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97、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9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99、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100、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0827/26983.html
已有99+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