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习俗

2022-09-16 15:40:45 
老北京春节习俗 1

  1、腊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2、腊月二十四: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4、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6、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7、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9、大年初二:拜财神借元宝

  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初二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财神的日子。商家一般拜武财神--关公。百姓家拜比干。因为百姓认为比干没有心了,一定没有私心,办事一定能公正。老北京人到庙里面借元宝,以求新的一年万事顺利。

  10、北京春节吃的食物饺子

  老北京的满、蒙旗人管饺子叫煮饽饽。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饺子是一定要吃的。按传统的老北京习俗,大年三十吃大鱼大肉,年夜饭吃完开始剁馅、包饺子,过了零点则不能再动刀。

  过年包饺子要全家人一起,体现一家人的团结和睦,齐心协力。饺子里不光有馅料,还会放一些洗净的硬币和枣,图个吉利。

  老北京讲究吃的是五更饺子,即初一早上吃。到了五更天,素馅饺子煮熟之后先上供。仪式过后,全家人到院子里燃放鞭炮。回到屋里小孩给老人磕头,拿压岁钱。之后,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新年头一口儿了。

  11、炸丸子

  《京味儿》一书中曾提到,老北京春节吃食中有一项和蒸馒头紧密相关的工作,就是炸丸子。年夜饭上必有丸子,因为丸子象征了合家团圆。以前春节期间,各家总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吃饭时间不固定,也没有很多时间炒菜。事先准备好丸子,端上来就能吃。

  为什么现在超市里卖的素丸子不好吃?赵珩先生自问自答起来,因为不舍得放香菜。赵先生说,好吃的素丸子必须放大量的香菜,还有胡萝卜、五香粉、粉条,把这些和到面里,现炸现吃。素丸子是一道典型的穷人菜,但味道很好。赵先生说,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所以不惜花工夫把素菜荤做、粗菜细做。但这份贫穷的美味,现在也很难找到了。

  12、鲤鱼

  老北京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13、炸咯吱盒

  简称咯吱盒,这是北京的一种小吃,虽然也有家庭自己做,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但主要是还是在小吃店里买着吃。咯吱盒是用绿豆面掺白面、盐及五香粉(或胡椒粉)和了,自己家里做,和面时还可放鸡蛋。有些咯吱盒加些胡萝卜丝、香菜丝之类的东西,有些什么也不加,卷成卷,切段后油炸。香脆可口,焦而不腻。

  咯吱盒有大小两种,大的比较普通,过去常用为早点,夹烧饼吃。小的咯吱盒做法比较讲究,精致些,可用来佐酒,以通县做的最好。有人说这咯吱盒的产生比北京城还要早。

  14、北京春节好去处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1600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王府井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20xx年9月,王府井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王府井大街5年内将扩容40% 。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吸引人的是它经久不息的文化气息。去北京旅游当然不能少了购物这项行程,王府井作为北京商业第一街,去北京的旅游的你值得一去。

北京的春节习俗》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0916/3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