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格式

2022-10-08 10:50:29 

  〈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绍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这时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渗透作者整体感知又具体化描写的写法。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小船之小,用绳子拉船,表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二〉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带给人间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内洞的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学生想像成各种神仙、动物、器用、宫室后,枯燥的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幻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三〉音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音像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四〉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小手如林,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板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附: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大纲》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

  《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由于初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二、教学设想

  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为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三、学法指导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2、想象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说课稿格式》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1008/3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