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生:作者一出门,就和风撞了个满怀,说明当时作者的心情是很高兴的。作者一定在想着看到老朋友该与他们聊些什么。
生: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希望有人来打扰自己与朋友的聚会,他要好好享受这美好的一天。
生:朋友相处,快乐是最重要的,因此不需要带什么礼物,你去看他们就是送给朋友最好的礼物。
我说:是啊,这就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大张旗鼓,不需要劳师动众,只要带着一颗问候的心,朋友一定能感受到的。学生能从这些看似平淡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这是理解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学生自己感悟人与自然成为朋友的情感铺垫。顺着这种情感,我问:作者看望他的朋友,带着一颗问候的心,朋友们感受到他的问候了吗,他们是怎样来问候作者的呢?
生:感受到了。课文的句子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作者把树林当作自己的知己,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员,仿佛与这些树融为一体。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和小鸟、露珠很有默契,一声呼唤是小鸟的问候,一个眼神是露珠的问候,他们好像在说,老朋友,你好,我们又见面了。
生:第五节中出现了好几位朋友,这些朋友像各种不同的人,每个人欢迎作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山泉是一位称职的家庭主妇,当客人来时立刻热情招待。溪流是一位诗人,当作者来的时候,为他吟诵优美的诗歌。
我没有想到学生不仅能把这些自然界的物当成人来理解,还把他们理解成各种富有特点的人。确实,这些自然界的朋友有的豪放,有的深沉,有的可爱,有的善解人意,各有特色。于是,我让学生继续想象,学生把悬崖看作饱经沧桑的老人,把白云当成纯洁的少女,把瀑布理解成男高音歌唱家这些朋友都是用不同的形式在迎接着作者的到来。
我想,当学生们的思维跟着作者一起展开想象的时候,学生的感悟与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变成了作者,进入了大自然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与幸福。语文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喜欢的内容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现、感悟是多么宝贵。
落花有情,流水无意,而在课文中落花和流水都是感情细腻的知己与朋友。读着读着,学生对文中这些即将逝去的朋友有了全新的感受。一个学生说:落花来自于泥土回归于泥土,那是生命的轮回。人生在世是很短暂的,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很不容易,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一个学生说:落叶与落花凋谢、落下、腐烂,变成泥土,他们的生命短暂而又美丽。路边的石块虽不起眼,但是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当我们的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有朋友在身边陪伴,不是一件很欣慰的事吗?
是啊,朋友贵不在多,在于真诚。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这么多有关朋友的感受,这是我意外的收获。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这节课,学生有这么多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我应当珍视的。
正因为学生对朋友的理解很深入,当读到下雨的片段时,他们不会认为下雨是一件扫兴的事。有的说:那是老天爷在挽留作者呢。有的说:雨知道朋友来了,赶得太急了,怕来晚了就见不到自己的朋友了。有的说:这是大自然的欢送曲,让作者下次再来这儿相会呢。是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朋友来时,我们伸出臂膀迎接。当朋友走时,道一声走好。学生在平平凡凡的句子中读出了不平凡的意味。
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今天学生把他们的能力充分的展示出来,不仅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获得了思想的启迪,这是他们今后人生一大宝贵的财富。这节课,学生思绪万千,滔滔不绝。他们在品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收获着快乐,收获着对朋友的理解。我想,今后他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知心的朋友,一定会如作者般珍惜,真诚相待的。
快结束时,我对学生们说:作者把大自然的一切都当作朋友,因为作者喜爱他们,只要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你会发现你的周围也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只要充满一颗真诚的心,你的朋友一定也会成为你的知己。希望我们今后也能对大自然说一声,让我们成为朋友,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感受他们的美与真。文章的结尾,作者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回家了。让我们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结束这节课吧。
教学的随笔10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新的时代更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一名教师,应该以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教师的爱培养学生的爱,以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适应社会要求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增强素质,炼就过硬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才能赢得教师的尊敬,赢得学生的爱戴,赢得家长的赞誉。
一、身令其正,德才兼备
四面山风来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个人需要灵魂的自强不息,民族需要灵魂凝聚人心。而一个高尚的灵魂,纯洁的灵魂对于为千百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师德建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对于教师的品德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与以前的人们相比,教师的心灵上少了许多束缚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乃至放纵,而正相反,对教师而言要求更高了。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掉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那就是将个人的发展与GJ、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只能这样,教师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以此来教育人,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爱洒向学生,用血和汗灌溉着一方方土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教育事业。您现在阅览的是
《教学随笔》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1007/33120.html
已有99+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