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二、率先垂范,更新知识
教师要把眼光放远,视野放宽,及时了解各类前沿知识,这样不至于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作为教师,应该什么都懂一点,但更要精通其中一两点,这一两点就是与自己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全面铺开,在研究型课程中,教师首次成为被学生选择的对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头脑,具有丰富的知识才干。教师向社会了解新知识,其次由自己升华新知识,最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这就是教育接力赛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应以扎实技能和踏实工作,履行职责,教书育人,回报社会;锤炼党性,身体力行地实践党的教育方针,争做模范;抓紧职业能力的学习,学习真知识,更新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真才实学。
三、以心换心,缩短距离
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才会是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扩大与学生的知识距离,缩缩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她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种活动。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这样,如果他们真正体会到这是出于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那么学生一定会愉快地接受。
四、勇于实践,超越自我
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没有辞藻华丽的豪言壮语。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是用坚定的步伐走自己的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努力创新,勇于实践,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崭新的自我;才会不断超越自我;才会奏响永不消逝的强音--《爱的奉献》之歌;才会结出辉煌的硕果;才会有教育的春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每一位教师在教育这块园地里扬起风帆,让它乘风破浪,去搏击,去征服一个又一个的艰难与险阻,从而达到胜利的彼岸。
教学的随笔11小学青岛版《科学》教科书,自20xx年5月获得教育部核准,并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的审查后印刷发行使用以来,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教科书的编写,结构清晰,内容恰当,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和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体系,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地融入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中。
2、教本简明扼要,学习过程设计开放性强,有利于各类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教科书安排了交流和评价的内容,这是传统教材所没有的,评价形式适合儿童心理,体现了全新的评价理念。
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教研室编制的《科学教学设计》成为了教师的好帮手,它的优势主要有:
1、相关知识丰富。教师的科学知识比较欠缺,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途径狭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信息,使得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如鱼得水。
2、科学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设计中,对科学探究形式的一些环节给予提示,重点操作步骤也有详细说明,使教师教学中有据可循。
3、教学设计伸缩性大、弹性足,给教师灵活教学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留足了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能以教材为载体,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生活,感受科学生活,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体验科学的魅力,为学生终身发展,特别是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引导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同时,教师的科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教科书印制精美,插图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卡通图片的使用更增添了教材的活泼性。
几年来,在对教材的使用和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1、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教材中的实验及教学设计中的实验方案,是培养学生动手、探求科学真相的重要部分,但教学中部分教师或图省事,或实验器材不足,或因准备时间不够,把实验过程变成了纸上谈兵。希望各级教研室、教办及学校加强检测力度,增强监控能力,特别是在学生学业检测中,加大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考力度。
2、教科书的拓展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农村学生,视野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高、难、深的拓展活动,学生完成有难度。尽量杜绝让学生跳得太高摘桃子,在今后的教材中,多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拓展。
3、《教师教学用书》太两极化。这里的两极分化,是指深奥的科学知识离学生认识水平太远的科学知识偏多,真正给科学知识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内容太少。因此,课前教师要花费较长时间去查找资料寻求答案。
4、教科书中有许多空白,学生要在上面写设计、记笔记、抄答案,一学期下来,书上密密麻麻,再循环使用,学生已经无从下笔,部分学生直接享受现成答案,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循环用书,极不卫生,很容易传染疾病,学生、家长意见较大,建议降低印刷成本,不再循环使用。
教学的随笔12当前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在区教研室的大力推动下,已经营造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各校正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全区课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校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我的观点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育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关于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条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主要谈以下几点尝试与思考,与大有交流:
1、广泛建立与家长的飞信、QQ群、微博、微信等交互式联系。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密切家校联系,远程指导学生和家长明确学习要求,完成作业或前置任务,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助力。并且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实现交互式因材施教。
《教学随笔》阅读地址:http://www.haochilao.com.cn/2022/1007/33120.html
已有99+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